慧日佛學班.第7期課程
《佛法概論》
第九章 我們的世間
釋開仁編.2010/1/15
第二節 人類世界的過去與未來
一、世界的成立(p.129-p.131)
(一)總說世界的起源與演進可分為生成史與演進史
《中阿含》、《長阿含》、《增一阿含經》,大同小異的說到世界的起源與演進。這裡面,包括兩部分:一是世界生成史,一是社會演進史。雖表現於傳說的形式中,為佛法對於世界人類演進的根本看法,值得我們研究!
(二)別說世界的成立過程
1、世界開始凝成的順序
世界的開始凝成時,先於「空輪」中發生「風輪」,由「風輪」而發生「水輪」,末了結成「金輪」。空、風、水、金都稱為輪,說明這世界的成立,取著圓形而旋轉的運動。
2、四輪的演繹
(1)空輪
空輪,即特定的空間,充滿構成世界的物質因素──四大,但還沒有形成。
(2)由空輪起風輪
從空輪起風輪,即物質與空間相對分化,即在特定的空間中,有速疾流動的物質形態出現。活動旋轉於空間中的物質,是氣體的,所以稱為風輪,說風輪依空輪。
(3)由風輪起水輪
風輪──氣體的久久旋轉,發現水輪,這即是氣體的凝成液體,氣體與液體分化。運動中的液體,在大氣包圍中,所以說水輪依風輪。
(4)由水輪起金輪
液體的不斷運動,漸凝為固體──經中說風吹水而結成沫,即金輪。那時,水氣發散於金輪的四週,所以說金輪依水輪。
由於運動,地面有凹凸而成為海洋,雨水淹沒了大地的大部分。《起世經》(卷九)說:「阿那毘羅大風吹掘大地,漸漸深入,乃於其中置大水聚,湛然停積;以此因緣於世間中復有大海」【27】可見海在地面,所說的金輪依水輪,不能解說為大地在海中的。
(三)經典的解說與現代的科學沒有嚴重的矛盾。
這一世界──地球的成立過程,由氣體而液體,由液體而固體;以及現在的大地四周有水──水汽,水的四周有風──沒有水汽的空氣,風的四周有空,一圈圈的輪形世界,與近代人的解說,並沒有什麼嚴重的矛盾。
二、人類社會的演進(p.131-p.134)
(一)略說人類社會演進的過程【28】
1、初人的由來──從光音天下來
這一世界的人類,傳說是從光音天下來,象徵他們的喜樂與光明。那時,人類像兒童一樣,都充滿喜樂和光明的憧憬,無憂無慮,不識不知,既不知什麼是經濟問題,也無所謂家庭男女。
社會學者所說,古代蒙昧【29】的原始社會,一切是平等的,與佛經所說的最初人間,恰好相合。
2、因吃地肥而演變至家庭組合的過程
(1)因吃地肥而有膚色的不同
那時人類所吃的稱為地肥。因吃隨地所產的食物,逐漸發現了膚色的不同。這時,體力光彩出眾的,開始驕傲起來。印度人對於種族的分別,起初即在於膚色。直到現在,白種人還以為有色人種不及他們優秀呢!
(2)因膚色的不同就一族一族的分化起來
由於膚色不同,自然覺得彼此不同,人類就一族一族的分化起來。各處各的環境,不再隨便吃地面的東西了,知道吃自然粳米──野生稻。
(3)因男女的不同而開始有家庭的組合
那時漸發現男女的不同;異性相逐,感到有點不大雅。為了掩蔽兩性的媾合,締結兩性的密切關係,開始有家庭的組合,建造起粗陋的房舍。
這樣,夫婦、父子、兄弟等親族的關係,都在家庭基礎上建立起來。
3、因經濟的問題而有四種姓的產生
(1)剎帝利族的形成
起初,吃的問題還容易解決,自然粳米到處都是。但有了家庭,人口漸多,私心也旺盛起來。大家對於天生的稻穀,爭奪而蓄積起來。這樣,自然粳米沒有了,不得不耕耘而食;這即是從採集經濟而進入農業社會的開始。
接著經濟問題嚴重起來,有的辛苦耕作而反得不到收穫;有的游手好閒,到處飽食無憂。大家覺到公共沒有法紀,不能安定,於是就公推田主──梵語剎帝利,即是國王來分配,這近於中國古代的均田傳說。有了國家組織,制裁權力,多少減少些紛爭。
國家制的出現,為了經濟的不平;國主是大眾公舉的,所以稱為「眾許平等王」。但從國家制──初期還是部落制建立起,人類社會即分為上下,上層即國王──剎帝利族,下層即庶民,庶民有納稅的義務,也就是有了治者與被治者。
(2)婆羅門族的形成
各成各的家,各作各的事,雖有國家權力,世間還不能太平。做工的能生存,但由於天時人事,收穫不一定可靠;積蓄了,也有失亡的危險。人類的私欲更有增無已,所以有些人作出越軌的行為──盜、殺、淫、妄,罪惡蔓延。
有些人感覺痛苦、失望,厭世的思想流行,出家去修行。由此政治組織不良,人類自私的罪惡,特殊的宗教階級產生了。但這種厭世者,不能徹底,感到出家的寂寞,又回家娶妻生子,即是婆羅門族的來源。這即是神教的職業宗教者,他們不是出家者,也不是正常的在家者,專門執掌祭祀,替人作祈禱,靠此生活。
佛教雖認為世間是苦,容許厭苦的出家生活,但對於營為【30】世俗生活的婆羅門,根本反對。
(3)吠奢族、首陀族的形成
此時因社會工作繁多,職業分化,專門營農經商的自由民,成為吠奢族。沒有土地,作工巧【31】等活命的,成為首陀族。
4、從佛法的觀點指出婆羅門立四姓階級制的錯誤
這些種族,佛法以為只是古代同一人類的職業分化。婆羅門不能出世,又不從事於實際的世間事業,想以宗教思想來統治一切,強調婆羅門的高貴,建立四姓階級制,實是非常的錯誤。到此,即說到釋迦族,及釋尊的出世。
(二)導師判攝人類社會的演進史為六期
這一社會演進的傳說,我曾略有推論,分社會的演進為六期:
1、蒙昧的原始大同時代
一、蒙昧的原始大同時代。
2、婆羅門──祭政一致的時代
二、婆羅門時代,即祭政一致的時代。從政治說,雖即是田主,但時代的中心力量是神力,是古老傳統的豐富知識力。
3、剎帝利──武力興起的時代
三、剎帝利時代,即武士族興起的時代。婆羅門──祭師開始放棄地上的實權,偏重於他方、未來、天堂,即神教的隆盛期。時代的中心力量,是武力。佛教的傳說,以此為止。
4、吠奢──財力為中心的時代
四、吠奢時代,即農工商──自由民取得政治的領導權,特別是商人。時代的中心力量,是財力。現代的歐美政治,已到達此期。
5、首陀──群力為中心的時代
五、首陀時代,由農工的無產者取得政治領導權;時代的中心力量,佛經中沒有提到,應該是群力。
6、否定四階層的正覺大同時代
六、四階層的層層興起,即四階層的層層否定,即將渡入正覺的大同時代。佛教徒所渴仰的彌勒降生,即大同、和平、繁榮的時代到來。
三、未來的世界(p.134-p.137)
(一)北拘羅洲的福樂、平等、自由,與佛教的淨土思想發生融合
傳說的北拘羅洲,是極福樂的世界。北拘羅洲的平等、自由,有點類似此世界起初的人類社會。將此世界融入佛教的真理與自由,智慧與慈悲,即為淨土的內容。
我們這個世界,經過多少次荒亂,彌勒降生時,才實現為淨土。佛教淨土的真精神,如果說在西方極樂國,在兜率天內院,不如說重在這個世界的將來。
(二)略述拘羅洲的社會特質,非如倫理學者之批判
拘羅洲的特質,沒有家庭──沒有男女間的相互佔有,沒有經濟上的私有。衣服、飲食、住處、舟車、浴池、莊嚴具,一切是公共的,儘可適量的隨意受用。大家都「無我我所,無守護者」,真的做到私有經濟的廢除。男女間,除了近親屬而外,自由交合,自由離散。所生的子女,屬於公共。
拘羅洲的經濟情況,男女關係,家庭本位的倫理學者,或者會大聲疾呼,斥為道德淪亡,類於無父無母的禽獸。
然在佛法說,這是「無我我所」的實踐者,是「能行十善業」者,是能做到不殺、不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者,比家庭本位的道德──五戒要高尚得多。【32】
(三)融入佛法的北拘羅洲,即原始佛教仰望中的未來世界
拘羅洲的人,沒有膚色──種族優劣的差別,人類是一樣的平等。由於體健進步,人間再沒有夭壽的。壽終而死,也再沒有憂愁啼哭。這個世界,非常的莊嚴,非常的清淨,像一所大公園。土地肥沃,道路平坦,氣候冷暖適中;到處是妙香、音樂、光明。人類生活於這樣的世界,何等的幸福!這樣的世界,為無數世界中的現實存在者。
原始佛教仰望中的世界,即是這樣的世界,而又充滿了佛陀的真理與自由,智慧與慈悲;這即是這個世界的將來。【33】
【27】《起世經》卷9〈11 世住品〉(大正1,356c29-357a2)。
【28】 詳細內容請參見:《增壹阿含經》卷34〈40 七日品(第1經)〉(大正2,736c22-37c26)。
另參: 《長阿含.1小緣經》卷6 (大正1,37c)。
【29】 蒙昧:昏昧;愚昧。《晉書‧阮種傳》:“臣誠蒙昧,所以為罪。”(《漢語大詞典(九)》,p.523)
【30】 營為:作為。指經營某種事業或進行某種活動。(《漢語大詞典(七)》,p.265)
【31】 工巧:泛指匠人,工匠。宋沈括《夢溪筆談‧雜志一》:“天竺以剎利、婆羅門 二姓為貴種;自餘皆為庶姓,如毗舍、首陀是也;其下又有貧四姓,如工巧純陀 是也。(《漢語大詞典(二)》,p.951)
【32】 印順導師《佛法是救世之光》(p.422-p.424):「
問:佛說北拘羅洲,是八難之一,何以此種世界,為佛教仰望中的世界?又其除親屬外,自由交合,云何能做到不邪淫?又既說北洲是極福樂的世界,而事實的北俱盧洲是否如是?
答:八難,依原語,應為八無暇,因為北俱盧洲等,沒有聽聞佛法的機緣。雖然是極福樂的世界,只是生死輪迴中事,不能發心出離,所以列為八難之一。如三界中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,也是八難之一──長壽天。此難,是無緣修學佛法,並非一般的災難與苦難。說到不邪淫,一般人總是以現有的觀念去看他,所以覺得自由交合,就不能不邪淫了。不知合法的交合為正淫,不合法的為邪淫。什麼是合法?凡是當時的社會(或者國家),公認為這是可以的,為社會所容許的,就是合法。如古代印度,有七種婦:買賣婚姻名「索得」,掠奪婚姻名「破得」,自由戀愛名「自來得」等。社會容許,國家的法律不加禁止,便是合法。北拘羅洲,沒有家庭組織,沒有私有經濟,近於原始社會。在這種社會中,大家都如此,所以誰也不會犯邪淫。如不了解這個道理,如中國在傳說的伏羲以前,還沒有婚姻制,難道人人都犯邪淫而要墮落的嗎?不過隨社會的文明日進,而道德的觀念不斷進步,也就再不能以原始社會的情況為口實,而覺得我們現在也可以如此!現代,如不經合法儀式(那怕是簡單的),就不免成為邪淫了。事實的北俱盧洲,是否如此,現在還沒有發現這樣的樂土。論理,這在同一鹹海中,在同一日月照臨中,在同一小世界中,不應該離此地球以外的。我遇見一位方大居士,他想把北拘羅洲遠推到銀河系的世界去,以免找不到北拘羅洲而煩惱。然而,這不是合理的解說。」
【33】 印順導師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》(p.807-p.808):「上面曾說到:淨土思想的淵源,有北拘盧洲(Uttarakura)式的自然,那是從原始山地生活的懷念而來的。有天國式的莊嚴,那是與人間帝王的富貴相對應的。這是印度舊有的,但經過佛化了的。北洲與天國,可惜都沒有佛法!有佛出世說法的淨土,以彌勒(Maitreya)的人間淨土為先聲。等到他方佛世界說興起,於是有北洲式的自然,天國式的莊嚴,[而]有佛出世說法,成為一般佛弟子仰望中的樂土。」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